台灣品牌登「陸」 要打農夫戰法

 儘管當前許多台灣業者對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躍躍欲試,希望自家商品能一炮而紅,但根據許多台商的經驗,其實在大陸耕耘品牌市場是件長期投入的工作。綜合專家與業者所言,有這麼幾個事項是到大陸打品牌戰時要有的認知:

 一、長期事業,忌炒短線:做大陸內需市場,尤其是品牌事業,須要長期耕耘付出,如果沒有像農夫一樣長期墾荒,努力個10年以上,很難看到成果,這點從達芙妮、歐迪芬等台商品牌業者身上均可看出,這也是開宗明義的第一點。

 二、產品須有不斷創新的能力:僅是「品質好就會大賣」的想法已經行不通,業者須不斷推陳出新。過去台商做加工出口,不需為研發煩惱,如今轉做內銷,台商設計能力不足的弱點就暴露出來,但現在已有台商力求突破。

 例如,永和豆漿總裁林建雄因看好大陸養生商機,研發出許多豆漿、豆漿粉與黃豆食品;長沙台商會長鄭聰俊去年為提升旗下羅莎蛋糕店實力,光是開發新產品與培訓烘焙師傅就砸下500萬人民幣。

 三、需有推展活動、時尚宣傳的行銷造勢能力:在大陸,為促使品牌煥發活力,或為打開市場及知名度,業者均會花力氣做宣傳,特別是視覺營銷,以維繫人氣與買氣於不墜。

 以去年8月百腦匯合肥店所舉辦的閉門閉館特賣活動為例,鑑於去年市場買氣不佳,合肥百腦匯與商家開會,發動結合異業的閉館特賣活動,成功拉動了開學前的銷售熱潮。

 四、建立自己的直營店、旗艦店: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明仁表示,拓展大陸內需市場,台商不能完全依靠經銷商或各類賣場,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展示品牌形象與新產品,也可避免受到經銷商的控制。

 五、建設通路:當前很多台商認真經營通路與上下游產業鏈整合,而中小型業者受限於財力,結合眾力也是良策,例如東莞台商協會主導新建的「大麥客」,即是靠台商與當地政府合力,為業者搭建「秀」品牌的舞台。

 六、借政策東風,趁勢而起:大陸正在建設所謂「四縱四橫」的高鐵建設,最有名的就是京滬高鐵。專家認為,高鐵沿途所經不是經濟發達城市,就是潛力城市,有助於大陸經濟的區域整合,台商佈局內需市場時可依此參考。

 七、解讀政策的能力:大陸是個人治社會,經濟發展經常隨著政策風向而轉變,如何從看似平常、甚至枯燥無趣的官員說話、官方新聞中解讀政策走向,成為台商經營品牌市場的基本功。

 對培養這種能力,威盛電子全球副總裁徐濤說,最早他會閱讀大陸報紙上的官方說法,還會大量購買坊間風評較佳的歷史小說(例如「雍正王朝」)來看,甚至是電視劇,藉此了解大陸民間社會與群眾內心較深層的想法。

 八、積極掌握資訊、產品客製化與獨特化:隨著大陸社會逐漸富裕與個人主體意識的興起,內需市場轉趨多樣複雜,掌握資訊設計個人與獨特化商品成為主流。

 上海家居用品多樣屋近年在主品牌之外,相繼推出針對高端專業人士的「S Plus」、以及仕女品牌「Susan's Garden」;男裝品牌湯尼威爾(Tony Wear)總經理陳福川表示,每年市場調查,公司總會派人上街拍攝所有路人穿著,上萬張的圖片貼在會議室牆上,據此研究當時大陸人喜歡的樣式、顏色和材質。

轉載自:工商時報 2011/06/15
http://www.gmp.org.tw/newsdetail.asp?id=992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