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MIT金字招牌的台灣工匠們

2011-06-14  工商時報  【李書良】

     在中國大陸,有很多明顯看得見標示著MIT的產品,不過也有很多隱身「幕後」的MIT商品,默默的帶動中國大陸重大基礎工程或產業的靈魂,行遍大江南北。

     具有「工匠精神」的台商所生產的各項零組件,雖非終端產品,但憑著精良品質,即使現在仍然因不做行銷而默默無名,但其在業界的名聲和全球的市佔,依然能獲得買家青睞而擁有龍頭地位。

     工匠精神 征服中、日

     MIT製造的品質,識貨的大陸買家多不吝肯定。今年3月底,中國大陸最大的工程機械集團─徐州工程機械集團,其董事長王民來台時表示,徐 工集團一直定期採購台灣的機床,且每年都會派40多名員工來台進行在職訓練。他盛讚:「台灣的機床做得很不錯」,未來徐工仍會陸續向台灣採購。

     王民不是第一個肯定台灣製造實力的大陸業者,事實上,台商多年來在大陸生產,其精益求精的專業早獲認同。就以1990年就到大陸投資的桂 盟來說,其對品質研發的要求不僅滿足了龜毛的日本人,就連難搞善變的大陸客戶,也成為桂盟鏈條的愛用者。2005年,桂盟在大陸汽機車重鎮重慶成立超匯鏈 條時,其在大陸摩托車組車廠配套市場佔有率就已達50%。

     品質+創新 攻占市場

     除了工藝求取精良,2008年桂盟更向「潮牌」邁進,推出多彩創新的「國旗鏈」,將台灣、日本、德國、法國等國家的國旗顏色放到鏈條上。這種充滿時尚設計創意的的彩色鏈條,成功攫獲了年輕族群的心;光是2009年,桂盟的國旗鏈就在全球賣出20萬條。

     更難得的是,台灣製造業者在面臨危境時,依然發揮不屈不撓的鬥志,以及快速檢討、應變的能力,趁勢將自家品質提升檔次,不僅得以殺出重圍,創出業績高峰,甚至打出另一個新天地。

     以經營輪圈事業的富海工業來說,原本利用大陸做為外銷製造基地,在輪圈零售業中享有龍頭級地位,但2008年下半年金融風暴發生後,富海賴以支撐的美國市場也跟著萎縮,富海該年度就虧損逾3億元新台幣。

     在痛定思痛下,富海迅速更動策略,改以衝刺大陸與日本市場為主;同時,透過自動化與作業流程大幅改善,同時嚴格要求良品率,讓富海用工量大幅減少,得以避過當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台商抱怨連連的招工難問題。

     幸運的是,搭上近年大陸車市迅猛的成長期,3年下來,富海不僅順利切入大陸內需市場,也維持其身為大陸第二大鋁合金鋼圈製造業者的地位。

     小螺絲釘 搶下高鐵商機

     相對於富海的危機應變,做螺絲、螺帽等緊固件起家的晉億實業,其產品更不顯眼,但晉億有計畫的提升自家產品與佈局。當前許多人熱議的大陸高速鐵路商機,晉億早在數年前即規畫爭取,最終更拿下許多外國企業巨頭抱怨吃不到的中國大陸高鐵採購商機。

     2006年,中國大陸開始推展全國高速鐵路建設工程,讓晉億看到新機會。由於高鐵工程的緊固件品質要求很高,研發上需要經費,於是晉億2007年選擇以大陸A股掛牌上市,籌集資金後投入高級螺絲的研發,藉此介入高鐵商機。

     隱身幕後 也能出頭天

     隨著大陸高鐵工程的建設,晉億不僅成為大陸股民心中少數的A股高鐵概念股,去年營收成長也打破紀錄,一掃2009年的業績陰霾。除了高鐵事業之外,晉億目前還積極朝向研究航太、航空的螺絲等領域發展,進軍專業緊固件,積極佈局未來願景。

     從這些例子說明,即使是一條人們眼中不起眼的鏈條,一個汽車鋼圈,甚至小到如緊固件,透過品質結合創新構想及合宜市場策略,依然可在市場 上大受歡迎,讓MIT品牌成為陸資眼中的佼佼者,依然可以在耀眼的大市場中,找到自己的定位,賺到別人搶不走的人民幣。(李書良)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cus/50108947/122011061401206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