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「淘寶網」每天有超過6000萬瀏覽人次、逾3.7億會員,堪稱全球最旺盛的電子商務平台,加上同集團下的支付寶金流系統,已經為台商在大陸做生意大大降低行銷門檻。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馬雲所說:「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」,的確已成事實,這是馬雲的貢獻──建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平台。
如果你要找企業夥伴,有阿里巴巴,台商可以視自己的狀況,好好利用這些既有平台,作為在大陸內地對一般消費者行銷的據點。
幾個月前,我在大陸一場研討會上,聽到一位台灣學者比喻台商在大陸做生意的演進,這位學者把台商到大陸做生意比喻成「抓魚」,非常生動、也很有道理,但也很辛酸。
這位學者形容:早期台商切入中國,生意實在很好做,只要拿著魚叉,閉著眼睛往水裡一戳就可以抓到魚,只要手握住魚叉,不必有任何技術也不需要什麼專業的工具。後來魚變聰明了,要有餌才會上鉤,於是台商買了釣竿改用「釣魚」;等到魚漸漸變少,魚愈來愈難上鉤,台商必須買一張大網子,還要學會技術性更高的「捕魚」否則不會有收獲。
後來歐美外商來了,他們不用「叉魚」,也不用「釣魚」,甚至不用「捕魚」,他們是「養魚」,他們投入鋪天蓋地般的資本,看得台商們個個傻眼,這那裡是一般台商能做的事……
台下聽講的台商都覺得心有戚戚焉,我也很贊同,但總覺得有點不夠到位,於是我就舉手發言說:現在台商在大陸根本就是「夜市撈金魚」,紙網兩下就破了,引起現場一陣大笑。
台商夜市撈金魚
我說台商在大陸是「夜市撈金魚」,並不是玩笑話,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說,進入大陸市場,根本不可能用像大企業或國際企業的方法去「捕魚」或「養魚」,以台灣中小企業的營業規模和口袋深度,我們玩不起這種大賭局,反倒以「夜市撈金魚」方法,或許成功的機會要大些。
因為資源有限,中小企業的捕魚工具,就是一張紙糊的網,我們自己當然要很清楚這個現實,於是我們可以根據「紙網」的特性,選擇相對優勢的市場,或是找個風浪較平靜的地方下網,紙網就不容易破。
而且,初期不要想撈大魚,不妨以美麗的小金魚為目標,順勢而為,也不要期望,一下子就能夠在市場上興風作浪,而且撈魚的時候,切入水中的角度要小,動作也要細緻,一次只撈一條魚。
此外,台商可以集合大家的力量,互通資源,就好像把數個紙網疊在一起,大家一起來撈魚;最後,撈到的魚,好好地養,養大、養肥、養美;當有第一個成功經驗後,再換大一點的網、堅固一點的網,再去大一點的水域捕大魚。
我也看到很多台商,對於經營成敗總是反應過頭,業績好一點就狂喜,業績差的時候卻如喪考妣;既然知道我們用的是「紙網」, 網子自然很容易破,這是正常的,其實還好,因為付出的成本也不高,在每次的挫敗過程中,只要快速調整學習經驗,一定可以找到一條康莊大道。
把大陸視為先進市場
隨著兩岸經濟加速整合,大陸市場的龐大潛力對任何一家成氣候的台灣企業來說,幾乎是非去不可,既然要去就要正正當當,長遠經營。凡事合法申請、合法經營、合法納稅,千萬不要心存僥佯,總想炒短線、發橫財。我們在先進市場是什麼心態,在大陸也要是同一套。
在我們的所有接觸經驗裡,大陸公部門的行政效率不比台灣差,我們必須先尊重別人,才能贏得尊重,不只是法令,還有生活方式、人文、習慣。
中國太大,不同的城市與不同的省分差異大,要用「腳」去體驗,光靠市調報告做決策絕對不夠,經營大陸市場要有「大陸」觀,而非「海島」觀。相對的,大陸的市場特性,跟美國比較相似,台灣人的優勢在於精緻,而大陸企業則先做大、再做強、再做好,經營的觀念很不相同。
大膽聘用當地的員工,善用當地資源,慎選合作夥伴,但前提是:必須先把台灣的好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複製過去,再開始利用當地資源與人才擴大事業。大陸的年輕員工不乏「草莓」,但有更多是學習力強、企圖心強的員工,不妨多元地錄用各省的精英,可以藉此拓展對中國的認識。相對於大陸,台灣的年輕人如果要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具有國際競爭力,恐怕要多加油。
大陸偏愛台灣創意
台灣的價值、台灣的品牌、優良的產品相對外商,更容易移植到大陸, 但經營與管理,行銷與通路則必須因時、因地制宜,台灣過去的經驗不一代能適用在大陸,甚至不同省份、不同城市也不見得適用同一套招數。
台商最大的優勢是軟實力,包括品質、品牌、創意、服務、美感等。大陸民眾對台灣、台灣人好感度高,是我們的資產,必須用心維護,只可惜塑化劑事件讓大陸人對台灣印象有所損傷。但大陸民眾仍然喜歡台灣的戲劇、音樂、綜藝節目,也喜歡到台灣旅遊、體驗甚至認同台灣的文化,這對於台灣品牌到大陸發展有很大的助益。
2011-10-15 旺報 【文/林坤正(PayEasy總經理)】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mainland/11050504/112011101500231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